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法律

【直击引领区】在浦东,AI在医疗场景落地正扑面而来

管理 来源:浦东发布      时间:2023-07-05 13:02:59

在浦东,AI在医疗场景落地正扑面而来。从全天候“值班”的消毒机器人,到协助患者康复的机器人、用AI提高新药研发的效率……科技的力量正在助力医疗“智”造无限可能。


(资料图)

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优势在浦东不断显现。业内人士预计,未来,当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深度融合,刚性需求叠加技术进步,智慧医疗将迎来发展“黄金期”。

人工智能制药

交出更高效成绩单

面对新药研发“三高一长”(即高技术、高投入、高风险、长周期)的痛点,近年来,科学界和产业界纷纷寄希望于AI带来一个更快、更便宜、更有效的药物发现时代,AI药物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。

有医药行业机构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2年12月28日,全球共有80条AI药物管线进入临床阶段,其中有5条管线已经进入上市前的最后验证阶段。在浦东,已有一批全球创新企业加入了这场“加速跑”。

6月27日,浦东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宣布,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纤维化小分子候选药物INS018_055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。INS018_055是一款由英矽智能端到端人工智能平台发现的、全球首个由AI设计的针对全新靶点具有全新机制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候选药物。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表示,“启动INS018_055 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给药,不仅是英矽智能的重要一步,也是中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制药领域又一个里程碑。我们期待INS018_055为全球患者带来新选择,也期待人工智能制药交出更高效的成绩单。” 

所谓AI制药,即以医药大数据为基础,通过运用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等AI技术替代大量实验,对药物结构、功效等进行快速分析,以达到缩短试验周期、节省成本、促进新药发现、提升试验成功率等目的。特别在药物发现环节中,AI搜索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专家经验,数据挖掘和分析有利于创新药物靶点的确定,找到合适的先导化合物,从而提高药物研发效率;在临床前研究环节,基于AI技术的新药研发管线可将临床前研究时间从3-6年压缩至1-2年,大幅提高效率并节省成本。据悉,AI技术从1956年首次提出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,全球已有700多家AI制药企业。我国目前已有AI初创制药企业近80家,成立于2014年的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都已完成D轮融资,成为国内AI制药领域的独角兽,这两家皆在浦东布局。 

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,英矽智能凭借“AI赋能的抗纤维化药物发现”案例荣获2022 SAIL之星奖。2021年2月,英矽智能全球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发现了全新机制抗纤维化候选药物,仅耗时18个月,投入不到260万美元,与传统药物研发过程相比,节省了约66%的研发时间和90%的研发费用。 

另一家代表企业晶泰科技则在去年大会上签署了“晶泰科技上海总部”落地张江的协议。自成立以来,晶泰科技以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研发平台为定位,为药企提供一站式的创新药物研发服务,在全球拥有超过400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客户。在全球首款获FDA批准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的研发中,晶泰科技与辉瑞合作,仅用6周就确认了药物优势晶型,显著缩短研发周期,加速药物上市。近期,晶泰科技与礼来就某个未披露的创新靶点展开AI小分子首创新药合作,该合作预付款及里程碑总收益可达2.5亿美元,刷新了中国AI制药单管线金额纪录。 

其AI+机器人的智能化自动化研发平台(晶泰智药)整合了量子物理、云计算与AI的一系列前沿的智能算法工具,同时,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数智实验室以高效并行的机器人实验,将人类科学家从简单重复的实验中解放出来,并全程记录标准化、可追溯的过程数据和正负结果数据,供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学习迭代。 

晶泰科技的“浦东布局”再次“升级”,将继续发挥晶泰科技AI药物研发的技术优势和服务国内外药企的丰富经验,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革新,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助力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。 

人工智能在医疗体系中

扮演核心角色

AI+医疗正在进入接受落地场景的考验。从科室任务,单点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产品,到真正走向医疗支撑的全链条诊疗体系,再到智慧医院,人工智能未来将在医疗体系中扮演核心角色之一。

下肢残疾人士穿上一套“机械衣”,就能重新站起来,出门散步;中风瘫痪了,套上“钢铁甲”,就能摆脱病床,出门买菜……让身体与一套钢铁肢体绑在一起,让丧失的功能奇迹般失而复得——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深耕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,在浦东持续多年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,搭建起为社会、行业增效赋能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平台,并垂直应用于健康、教育等多个生态场景,公司旗下康复板块现已进入规模化应用。

今年6月,傅利叶智能集团在浦东张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“伽利略”人体运动量化研究与康复系统。作为国内首创的集生物力学、康复医学、运动科学于一体的科研与训练设备,“伽利略”系统集成了30多种功能模块,可以模拟公交车和地铁出行、红绿灯急行、上下坡行走、轮椅、划船等康复和运动的真实场景,主要针对神经损伤、肌骨损伤或退行性病变患者,也适用于运动员、军人的能力增强训练。

傅利叶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顾捷说:“开发这个系统的想法由来已久。过去我们设计康复训练产品,更多聚焦于上肢或下肢等孤立的功能康复问题,但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回归生活。”为此,他带领团队全面整合了近些年积累的虚拟现实、机器人、生物力学等技术,将社会生活场景与躯体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,打造出一款属于康复科的大装置,让患者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训练、接受评估。

据悉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及应用场景的拓宽,傅利叶智能正在探索创新通用型机器人产品。

同样在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领域探索的,还有成立于2015年的卓道医疗,致力于为临床康复提供创新的机器人辅助技术和智能康复解决方案。经过近八年的发展,卓道医疗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化、框架式、多学科融合的技术平台与成熟的产品研发创新体系。公司核心产品康复机器人,已在全国近千家医院和机构中装机应用。

数据显示,近五年来我国康复机器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.5%,预计2023年的产业规模将提升至20.4亿元。 

“雨林生态”式布局

“AI+医疗”赛道

近年来,浦东新区全面加快科创布局,聚焦生命科学、人工智能等领域,建设了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、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,这系列的布局,正在为本土创新研发提供巨大的机遇,众多浦东跨国企业、龙头企业也纷纷加码AI+医疗领域。

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2022年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,就发布了一批国产新品,集中展示公司在本土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。其中,国产超高端CT SOMATOM Force(达尔文双源CT)可在一秒内完成头颈心联合扫描,对于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疑难疾病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,同时其尖端影像链技术还可以大幅降低检查中的辐射和对比剂用量。AI-Rad Companion(AIRC)其中的两款AI应用(脊椎和心血管)于去年8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医疗AI三类认证审批,成为首个在此领域中获批的三类认证AI产品;去年,微创®鸿鹄®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的上市批准,成为当前第一且唯一一款搭载中国企业自主研发、自有知识产权机械臂,并获准上市的骨科手术机器人。

作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,张江集聚了近7万生物医药从业人员。同时,张江也是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先导区,这里正在构筑一个巨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,汇聚更多的AI新势力,为浦东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增添新动能。拥抱全球创新药械研发大趋势,浦东正以“雨林生态”式布局“AI+医疗”赛道,吸引集聚创新力量,赋能更多企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。

标签:

新闻速递

精彩放送